中国癌症高发,是猪肉吃多了?提醒:猪的3个部位,真的要少吃|看热讯

来源:山东讯息 2021-11-05 12:02

“你家是不是炖肉了,大老远就能闻着香味了”,邻居张阿姨刚进门就问道。


【资料图】

“前阵子,儿子从老家带回来的猪肉,都是村里自己养的”李阿姨回复。

“我现在都不敢怎么吃猪肉了,听说现在的猪肉都添加生长激素,不够几个月就可以上市了,而且还能长到两三百斤?要知道以前农民养一头猪都要一年呢,也就一百来斤”,张阿姨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我在网上还看见有人说猪肉是红肉,吃多了会致癌!”

一、猪6个月就出栏,是因为使用了激素?

现在的猪为什么长得这么快?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王立贤表示,我国生猪的正常养殖周期一般为150-180天,之所以生长快、周期短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猪好:我国商品猪主要为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三元杂交品种,这种品质好的猪一般160天左右即可出栏,国外一些更好品种的猪出栏期会更短。

料好:生猪在出栏前的饲料投喂量一般在300kg左右,没有喂养饲养的杂粮猪生长周期至少会增加1个月。现代饲料、饲料添加剂可很大程度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猪的饲养成本。之前一头猪出栏至少需要1年,现在只需要6个月。

圈好:现代养猪的环境实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很大程度解决了重大疾病和抗生素残留问题,让生猪的生长周期逐渐缩短。

很多人担心,猪肉长得那么快,是不是使用的激素?目前,我国对于使用技术促进动物生长的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促进动物生长,已经批准的激素类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疾病,该标准与欧盟规定一致,对此完全可以放心。

二、中国癌症高发,是猪肉吃多了?

我国居民对于猪肉的热爱值极高,但对此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概念,让两组数据来告知你答案。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2020年人均猪肉消费量为18.2千克,该数值比水产品和其他肉类要高出不少。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猪肉消费量也是名列前茅的。2021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约为1.18亿吨,其中我国的占比达到了5315万吨,约占45%。

有种说法称,我国癌症高发是因为猪肉吃多了,因为猪肉是红肉,会致癌。这种说法多是源于红肉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

研究发现,红肉与多种癌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红肉内富含饱和脂肪酸、血色素以及脂肪。

首先,饱和脂肪酸进入体内后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胆汁酸进入十二指肠,容易在肠道内生成脱氧胆酸、石胆酸,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上发现会促进结直肠癌发生;

二是血色素则会在烹饪过程中生成亚铁血色素,该物质进入肠道后容易代谢成有细胞毒性的成分,还会促进致癌物生成;

三是脂肪摄入自然不用说,会导致身体肥胖的概率增加,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

再加上,很多人日常摄入的猪肉都是经过熏制、卤制的,这些肉类内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增加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那到底还能不能吃红肉?

当然可以,2A类致癌物是指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对人类作用尚不明确的物质,仅仅表明可能会对人类致癌,并不是吃了一定会患癌。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梁清月主治医师指出,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禽畜肉40~75g,相当于一个手掌般的大小、一指厚度。日常不能盲目拒绝红肉,否则容易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反而对健康不利。

三、猪身上的三个部位,最好不要多吃

猪肉在日常可适当食用,但要注意有选择地吃,猪身上的这些部位,劝你最好别吃。

肾上腺:肾上腺是人们常说的小腰子,位于肾脏上方,误食后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慌、心悸等。

甲状腺:甲状腺处于气管后头前下方,误食后容易引起心悸气短、心律失常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

淋巴结:淋巴结在猪的全身均可看见,为灰白色、淡黄色疙瘩状,该位置上猪病变转移最明显的地方,内里有大量毒素,食用后可能会导致传染病发生。

那日常购买猪肉,怎样挑选一块好猪肉,关键看这5点。

表皮:健康猪肉表皮应该没有瘢痕,病死的猪肉在表皮一般有紫色的出血斑点,还可能有暗红色弥漫型的出血点。

外观:新鲜猪肉应该为淡红色的,切开后微微湿润但不沾手。变质的猪肉外层摸起来非常干燥,颜色为淡绿色、灰色,且手感黏腻。

肌肉:健康猪肉的颜色为红色、淡红色,质量差的猪肉颜色会发红发紫,挤压的时候还可能有暗红色血液渗出。

弹性:新鲜猪肉弹性较好,用手指按压后很快可复原,质量差的猪肉按压后很难复原,还可能把肉戳穿。

气味:好的猪肉没有异味,质量差的则会有明显的血腥味、腐臭味。

猪肉是人体营养摄入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之一,日常可以控制地吃猪肉,但不要盲目拒绝猪肉。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上一篇: 群晖最新NAS产品DS223j亮相,内存降至1GB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为你精选